核心提示:中外新闻社在参加9.3大阅兵活动后,就把目光投向国务院批准中国北方首个总体规划的省会城市--沈阳。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沈阳市的功能定位,围绕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9月6日,中外新闻社携外国使节走进沈阳:考察、合作、观光、旅游...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 陈熹 魏炯才)中外新闻社在参加9.3大阅兵活动后,就把目光投向国务院批准中国北方首个总体规划的省会城市--沈阳。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沈阳市的功能定位,围绕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9月6日,中外新闻社携外国使节走进沈阳:考察、合作、观光、旅游。
此次前往沈阳由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领队,外国使节是: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巴巴加纳•瓦基勒阁下(Mr. Babagana Wakil)及商务参赞(Lawal Idris Mukhtar)、東帝汶駐華使館大使特使克裏斯蒂安娜·皮雷斯·莫尼茲·萊托(Ms. Cristiana Pires Moniz Leto)及教育參贊羅傑裏奧·保羅·查韋斯(Mr. Rogerio Paulo Chaves),外交部原副部长助理马德强、香港晨星国际投资集团独立董事威廉及总裁黄萍、马来西亚中国清真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凯文.李等陪同考察。
第一站使节们来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皇帝居住的寝宫在殿后的庭院中,名为保极宫,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位于西所迪光殿后,是皇帝东巡时在盛京驻跸的寝宫和召见王公大臣之处。“保极”之名,出自《尚书 洪范》“锡汝保极”,乾隆释意为“保极持楹安率土”。
尼日利亚驻华大使巴巴加纳•瓦基勒阁下(Mr. Babagana Wakil)一行走进沈阳故宫,通过英文解说员的讲解及游览,不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出阵阵感叹。特别是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参观途中,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饶有兴趣同使节们一同穿上清朝皇帝皇后皇上太后服装古装龙袍,在沈阳故宫里面拍照,足足的体验了一把“皇帝、皇后”瘾,体验皇帝拥有的人生享受,感受到帝王独有的奢华与尊贵。
巴巴加纳•瓦基勒在沈阳故宫讲解人员的陪同下,与随行人员沿路参观了崇政殿、大政殿等。在红墙绿瓦间,深入了解了清代历史并领略到沈阳故宫集满、蒙、汉、藏各民族特色融合的建筑艺术。
巴巴加纳•瓦基勒大使对一开始踏入沈阳,就感到印象非常好,深感沈阳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此次参观的沈阳故宫更是让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期待在接下来的行程能够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