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容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为政府花钱设”高压线

时间:2013-4-18 19:30:24

核心提示:聚焦201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韩洁、徐蕊)18日,随着中央政府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一并亮相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备受关注。 ...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韩洁、徐蕊)18日,随着中央政府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一并亮相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2012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是7月份随同部门决算一起公开的,而今年则改变了以往随同部门决算一并公开的做法,首次与部门预算同步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今年中央部门将如何落实这一承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情况下,将如何强化“三公”预算执行约束政府花钱?记者采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兑现“只减不增” 今年中央公务接待费总体压缩4.3%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再到李克强总理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对控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将如何体现在今年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之中?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总体看,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这一数据比去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了1.26亿元。

  “严格控制中央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规模,是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透露,编制2013年部门预算时,财政部在继续按照零增长原则对中央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将公务接待费预算总体压缩了4.3%。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财政部还将加强“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管理。明确要求中央部门将“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在年初预算批复的规模内,切实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追加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此外,财政部还将按照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的有关要求,加强“三公经费”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经费开支标准,继续严控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规模,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约束力,切实规范和控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

      中央部门主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记者浏览中央部委网站发现,主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成为今年很多中央部门的一大亮点。

  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三公经费”预算为3944.18万元,比去年预算数减少383.5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了380万元。

  科技部也明确提出,按照中央厉行节约的工作要求,今年进一步压缩公务接待费的预算水平,“三公经费”预算数较2012年预算数减少100万元。此外,由于主动压缩各项“三公经费”支出,该部门去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数也比预算数减少了647.21万元。

  “中央各部门主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为各地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承诺带了个好头。”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记者说,今年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再次警示政府部门要学会过“紧日子”。政府要主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压缩“三公经费”是否意味着要取消“三公经费”

  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三公经费”。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三公经费”就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甚至有人建议取消“三公经费”。

  “取消‘三公经费’的观点过于偏激,应该对‘三公经费’有个理性认识。”白景明说,“三公经费”是党政机关维持运转或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开支的相关支出,是政府行政开支的一部分。

  记者查阅有关文件,目前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中央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白景明说,必要的“三公经费”支出是不能取消的,如国家外交外事活动等产生的出国费用、中央部门履行执法执勤等公务所需车辆的运行维护费用、来访外宾的接待费用等;但超规格超范围滥用或挪用公款的违规“三公”支出,如超规格公务接待,公车私用或者超标准购置豪车等,必须坚决制止。

作者:不详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合作伙伴和友好机构:
  • 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
  • 土耳其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波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卢森堡大公国驻华大使馆
  •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斯洛伐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巴基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毛里求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约旦哈希姆王国 驻华大使馆
  • 匈牙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蒙古国驻华大使馆
  • 尼日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阿曼苏丹国 驻华大使馆
  • 突尼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保加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卡塔尔国驻华大使馆
  • 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塞尔维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乌克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
  • 联合国附属机构北北合作组织
  • 联合国城市管理最佳范例指导委员会
  •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
  • 以色列国家科技部
  • 中俄“友谊”科技园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奥运村
  • 莫桑比克奥林匹克委员会
  • 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
  • 乌干达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 美国英德利有限公司
  • 台湾中华和平统一大同盟
  • 台湾中华文化交流协会
  • 菲律宾苏碧湾钻石娱乐公司
  • 西班牙华人联合会
  • 台湾中华经贸发展协会
  • 法国--广东协会
  • 法国蒙彼利埃政府投资部
  • 加拿大《今日中国·文汇报》
  • 英国曼彻斯特投资与开发部
  • 新加坡ATS电脑中心
  • 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
  • 俄罗斯“万”企业集团
  • 日本国际事业开发中心
  • 比利时瓦隆区贸易发展协会
  • 芬兰芬西门公司
  •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社
  • 加拿大圣约翰市市政府
  • 加拿大列治文市市政府
  • 加拿大列治文市教育局
  • 芬兰赫诺拉市市政府
  • 澳大利亚Prime Land Group公司
  •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 菲律宾商报
  • 印尼国际时报
  • 柬埔寨皇家慈善基金会
  • 柬埔寨王国商务部
  • 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传媒集团
  • 澳大利亚3AW 广播电台
  • 伊朗驻华使馆文化部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新闻文化部
  • 台湾台中市政府新闻局
  • 台湾新北市政府新闻局
  • (台湾)中国两岸文经交流协会
  • 澳大利亚宝活市政府
  • 阿富汗《阿富汗之声》通讯社
  • 伊朗报业集团—古都斯日报
  • 阿曼《和平》杂志社
  • 伊朗共和国通讯社
  • 坦桑尼亚《光明报》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全球品牌联盟总会
  • 希腊《中希时报》
  • 美国洛杉机《世界日报》
  • 加拿大多伦多《世界日报》
  • 菲律宾依罗戈斯时报
  • 美商国际集团》
  • 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刊》
  • 加拿大《环球时报》
  • 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
  • 日本女王汉方研究所
  • 加拿大大西洋商会
  • 美国《中美邮报》
  • 美国洛杉机《水星报》
  • 美国国际日报
  • 加拿大多伦多在线网
  • 美国纽约在线网
  • 台湾亚洲生活网
  • 芬兰《经济生活》杂志
  • 芬兰《妇女》杂志
  • 芬兰工业联合会
  • 瑞典日报社
  • 中外新闻网(www.zwxw.net)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外新闻网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中外新闻网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115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1153号
  •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9号华业国际B706室 電話: 010-82207159 传真:010-82207159